苏体群〔2022〕7号
各市、县(市、区)体育局(文体广旅局、教体局),局直属各单位、机关各处室:
现将《2022年全省群众体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江苏省体育局
2022年2月21日
2022年全省群众体育工作要点
2022年全省群众体育工作总体思路是: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全省体育局长会议部署要求,坚决扛起“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紧紧围绕“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和体育强省建设大局,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新期待,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一、围绕“建标准”,完善全民健身制度性举措
1.推动出台《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的贯彻落实意见。配合省发改委,在广泛调研基础上,与省住建厅等26家全民健身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共同做好我省《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中办发[2021]61号文)贯彻落实意见的起草、修改与出台后的贯彻落实工作。
2.督促各地制定《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加强《江苏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宣传落实,推动我省所有设区市和县(市、区)政府结合实际,制定当地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发挥当地全民健身工作部门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形成推动群众体育工作发展合力。根据总局要求推进“全民健身运动模范城市(县)”创建评选工作。
3.组织全民健身省政府规章的修改工作。根据省司法厅要求,就《江苏省体育设施管理办法》《江苏省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管理办法》的修改(废旧立新)工作广泛开展调研,提出修改建议,形成建议文本,年底前完成《江苏省体育设施管理办法》的全面修改工作。
4.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标准化程度。联合相关厅局制定并发布《江苏省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根据省住建厅部署,开展《江苏省公共体育设施基本标准》修订工作。
5.起草《省级体育家园示范社区建设指南(征求意见稿)》,推动提高社区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水平。
二、围绕“补短板”,加强健身场地设施建管用
6.完成全省室外健身设施器材专项治理。投入4000万元支持各地完成问题设施器材的维修、更新与迁移,同步开展场地设施器材信息录入,确保年底前完成治理规范任务,省全民健身设施器材管理服务平台全面运营,实现线上线下“建管用”闭环管理。
7.建设更多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落实省政府为民办实事要求,全年新建改建100个体育公园(广场)、新建500公里健身步道,并开展现场督查。聚焦体育公园(广场)管理使用,开展“江苏省示范体育公园”评选,向管理主体明确、制度健全、保障到位的体育公园(广场)授牌。鼓励各地建设贴近社区、方便可达的全民健身中心、多功能运动场、健身广场等小型、简易、便民的健身设施,满足群众就近健身需要。开展社会足球场现状统计调研。
8.推动120个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落实《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1年版)》要求,指导全省120个公共体育场馆落实低免开放要求向社会提供开放服务,并按照“双随机、一公开”要求加强日常监督管理。推进公共体育场馆信息化建设,鼓励运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提供场地场馆信息查询与预订、赛事活动信息发布等线上服务。优化公共体育场馆低免补贴资金申报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公共体育场馆综合试点工作。
三、围绕“增活力”,扩大全民健身活动参与面
9.深化体育社团分类改革。以体育社团作用发挥为重点,开展省属体育社团分类改革调研并形成报告,推动省属体育社团走规范化、社会化、实体化、专业化、智慧化、均衡化、法治化、国际化“8+X”的发展道路。落实《江苏省基本公共服务实施标准(2021年版)》要求,推动乡镇、街道、社区体育协会建设,增强协会活力。
10.推广冰雪运动。抓住北京冬奥会举办契机,推动各地因地制宜组织形式多样的冰雪运动,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的热情,努力为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营造浓厚氛围。
11.办好重点品牌赛事活动。创新举办“长三角”体育节、第三届网络全民健身运动会、全民健身日、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赛、“大运河”主题活动、“庆冬奥 迎新春 抗疫情”第二届江苏省健身气功?八段锦网络公开赛、“魅力江苏最美体育”系列等省级以上重点赛事和活动。
12.积极拓展群众参与面。依托协会开展群众性体育联赛,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全年开展群众性赛事活动10000项次以上,参与人数超过800万人次,开展100场棋牌运动“进校园、进社区”活动。做好第二十届省运会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工作。
13.提升基层赛事活动频次。广泛开展群众身边的小型、分散、多样化的赛事活动。推动“微社区俱乐部”进居民小区,提供篮球、体育舞蹈、广场健身舞等20余项体育服务。试点开展“你点我送”社区体育服务,挖掘典型,总结经验,开展宣传推广。试点开展业余运动等级工作。发布优秀民间健身团队遴选标准,挖掘、遴选、宣传优秀民间健身团队,提高群众参与度。
14.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全年开展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晋升培训750人次、一线社会体育指导员技能再培训3400人次。探索开发线上培训课程,新增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路径器材使用等内容。
15.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上岗率。发挥省社会体育指导员平台作用,推动指导员在线注册打卡,将指导员打卡数和服务时间列入县级体育重点工作督查。继续为一线指导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鼓励各地为一线指导员提供更多保障,在全省开展“最美社会体育指导员”评选,激励他们参与志愿服务热情。
16.加强科学健身指导。办好《扬子晚报》科学健身专版、中国江苏网公共体育频道、《公共体育服务周报》,推广科学健身。鼓励体育院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健身达人创编推广简便易行、科学有效的居家健身方法。
17.开展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口比例调查,完成2022年国民体质监测任务,为完善全民健身政策提供数据支撑和可靠依据。
18.发放6000万元体育消费券。聚焦重点人群,优化发放办法,加强过程管理,着力扩大受益面,促进体育消费,发挥资金效益。指导市县体育部门履行本级监管职责,保障消费券发放工作安全有序。
四、围绕“促融合”,凝聚推动全民健身工作合力
19.推动召开省全民健身工作联席会议,发挥省全民健身联席会议平台作用,调动更多部门、行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全民健身工作。
20.加强与省卫健委、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省残联、省总工会等部门和行业的合作,推动各类人群体育工作。
21.深化体卫融合,与省卫健委联合制定2022年全省体卫融合重点工作任务,继续开展运动促进健康机构试点,完成面向200名运动处方师培训。探索运动促进健康机构“五级体系”试点。
22.完善专家库,健全服务机制,解答群众健身疑问,更好发挥专家在慢病防治、科学健身、损伤恢复等方面的作用。
五、围绕“强素质”,狠抓群众体育队伍建设
23.落实群众体育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全省体育安全生产工作指引》《江苏省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指南(试行版)》,围绕“室外健身设施器材管护”“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群众性赛事活动开展”等三方面,全面加强室外健身设施器材管护、公共体育场馆开放、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安全管理,健全责任制度,抓好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开展专项督查,保障群众健身安全。
24.加强群众体育队伍建设。举办2022年全省群众体育干部培训班,增加省场地设施器材管理平台、省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平台、公共体育场馆低免开放信息服务平台等各类平台使用培训,提高信息化背景下群体干部队伍的履职能力。启动《江苏省全民健身设施器材管理服务平台使用手册》《群众体育政策汇编》的拟制工作;在江苏省体育局网站、江苏省体育总会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开设群众体育工作政策宣传专栏。
25.完成群众体育其他工作。